当前位置:海棠文学网>书库>其他小说>终不负,凌云志> 第169章 云山乱

第169章 云山乱

  在东方初露鱼肚白的清晨,一名信使背负着十万火急的军情,跃马扬鞭,从古道的尽头疾驰而出,如同一道破晓的闪电,划破宁静的黎明。

  他身姿挺拔,眼神坚定,马匹与他心意相通,一同奔向未知的远方。

  沿途,山川壮阔,河流蜿蜒,但这无一能阻拦他的决心。

  他翻越峻岭,跨过湍急的河流,每一步都踏着坚定与勇气。

  风雨来袭,雷电交加,却无法撼动他心中的使命。

  他的衣袍被风雨打湿,脸庞被冷风雕刻,但他的眼神却更加明亮,如同夜空中的北极星,指引着方向。

  日行千里,夜驰不息,星辰为他的行程点亮了道路,月色为他的勇气披上了银装。

  他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,每一次蹄声都像是对使命的宣誓,对忠诚的呼唤。

  他的心中,只有一个信念:使命必达,生死置之度外。

  从黎明到黄昏,再从黄昏到黎明,跨过千山,越过大河,他的身影在山川之间穿行,如同一首壮丽的史诗,讲述着忠诚与勇气的故事。

  终于,在夜色深沉之际,他抵达了目的地,力竭声嘶,但眼中却闪烁着成功的光芒。

  他将手中的信件递出,那一刻,不仅是信息的传递,更是信念与责任的交接。

  “陛下召周将军回京!蓟州失守!”

  安昌城内已经许多年没有这么乱过了。

  冉玉一身白衣,行走在这其间。

  他耳边传来了信使的最后一句话:“北兰大军已至安昌城外五十里!”

  信使冲到安昌城门口,只说了两句话,可就是这两句话,炸开了安昌城内死水一般的境遇。

  午后,清平城的日光依旧,却没了往日的暖煦。

  往常熙攘的集市,如今透着莫名的空荡与寂寥。

  街边卖糖人的小摊前,不见孩子们的簇拥。

  卖糖人的老汉坐在矮凳上,手中摆弄着糖稀,眼神却满是忧虑。

  不远处,卖茶水的阿婆正无精打采地擦拭着桌椅,时不时抬头望向城门口的方向。

  城门口,进城出城的人明显减少,偶尔有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,也是神色慌张。

  守城的士兵一改往日的慵懒,个个挺直了腰杆,手中的长枪紧握,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

  城中心的酒楼里,往日热闹的猜拳行令声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低声的议论。

  “听见了没,北兰那一群,已经到了安昌城外五十里了,这仗怕是马上就要打起来。”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压低声音说道。

  “是啊,我本想着多做点生意,这下看来,得赶紧收拾行囊,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躲。”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附和道,脸上满是焦急。

  街头,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围坐在一起,低声商量着什么。

  为首的老乞丐长叹一声:“这太平日子怕是要到头了,打起仗来,咱们这些人可咋办哟。”

  有人站在自家店铺的柜台后,眉头紧锁,眼神在账本与门口之间来回游移。

  他心想:

  “这仗要是真打起来,货物运不出去,店铺还怎么开张?我这些年苦心经营攒下的家业,可别就这么毁于一旦。得赶紧把值钱的玩意儿都藏好,要是城守不住,带着家眷细软往南逃,还能东山再起。”

  私塾先生坐在私塾的窗前,望着窗外嬉笑玩耍的孩童,满心忧虑。他暗自思忖:

  “太平岁月里,还能教孩子们读书识字,传承圣贤之道。可一旦战火燃起,学堂怕是要关门,这些孩子又该何去何从?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可我手无缚鸡之力,只盼着能寻个安稳之地,让孩子们继续受教。”

  猎户磨着手中的弓箭,动作机械,眼神却有些茫然。

  他心里琢磨:

  “一直想着靠打猎养活自己和老娘,这战乱一来,山林里怕是也不安生。当兵去吧,又舍不得老娘一个人在家。要是敌军真打进来,我好歹有把子力气,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欺负咱老百姓。”

  有人站在府衙的庭院中,望着天边被乌云渐渐遮蔽的夕阳,眉头拧成了一个“川”字。他负手踱步,心中暗自盘算:

  “敌军压境,城内兵力粮草虽有储备,却仍不足。百姓人心惶惶,如何安抚至关重要。此次守城,不仅关乎一城百姓生死,更是我仕途与责任的考验,只能胜,不能败。”

  深闺里的小姐坐在妆台前,看着镜中自己略显憔悴的面容,眼神满是担忧与无奈。

  手中的绣花针几次戳到手指,她轻叹一声:

  “往日只盼着能寻得良人,安稳度日。如今战乱将至,也不知家人能否平安,这世道一乱,女儿家的命运怕是更难掌控了。”

  剑客坐在酒馆角落,一壶接一壶地灌着酒。他紧握着剑柄,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:

  “这天下本就不平,朝廷腐败,才招来这战乱。我一介剑客,虽无家国重任,却也看不惯敌军肆意践踏百姓。等城破那日,定要杀个痛快,护一方百姓周全。”

  冉玉将这些看在眼里,听在耳朵里。

  世间的声音在步履匆匆之下,传进了久不闻世事的耳中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